找到相关内容77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法入门-皈依法

    三宝才是我们究竟的皈依处。   法之功德:了解了佛的智、悲、力等诸功德,以此,可了悟上述功德源于法之威力,故应对法生起敬仰。   僧之功德:如理如法修习佛法者为僧伽,故应对僧伽生起无比的恭敬心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3239397.html
  • 对唯识无义的体会

    是这么空虚和假立的!先以无义梦观遣除著境的心,渐入寂静。“审观一切唯是影”,影唯是自心,一切梦事,皆是妄想,更无余物。心生则一切法生,心灭一切法灭。本来是空寂,假法由自心。了知心者,则知诸法,皆因此心...

    释智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4644354.html
  • 宇宙万有从何而来

    一切法是心。心生则一切法生,心灭则一切法灭,如是心法二者,不能分开。  是以天台宗要人以不思议心,观察不思议境,观一念心是空,则三千诸法皆空;观一念心是假,则三千诸法皆假;观一念心是中,则三千诸法皆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1847652.html
  • 禅画--中国画坛上的一颗明珠

    ,“心生则种种法生”。主体不仅可对眼前景物取舍选择,而且可以通过艺术想象,凭空创造出艺术形象来。那种“山河大地皆是佛法”、“青青翠竹尽是法身,郁郁黄花无非般若”的境界,如果把它画出来,那将把人们带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1447774.html
  • 石屋清珙的禅茶思想分类

    长年生活在霞雾山顶,节俭清贫,洁身自律,诗境自然,与物冥合。一园春色熟茶笋,数树秋风老栗梨”;“满园蕨笋满园茶,一树红花间白花。”境由心生,心生则种种法生。满园春色,那么了然,那么朗然,那么的充满生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3547961.html
  • 《杂阿含经》中的正见

    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后有」。佛说此经已,诸比丘闻佛所说,欢喜奉行。   第970 (750) 经﹙中370﹚   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、世尊告诸比丘:「若比丘诸恶不善法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149262.html
  • 论佛教的中道思想

    ……但以假号因缘和合有种种名。“所以,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的假名法。世俗的人看见生,就以为实实在在的生,看见灭,就以为实在的法毁灭了。这是落于二边见的。圣弟子则不然,看见法生起,遣离了无见,但并不执著...

    道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2150603.html
  • 《大乘起信论》之无念宗旨

    ,如镜中像,无体可得。唯心虚妄:以心生则种种法生,心灭则种种法灭故。   六、所谓心性常无念故,名为不变。以不达一法界故,心不相应,忽然念起,名为无明。   七、问曰:若心灭者,云何相续?若相续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40653929.html
  • 修行要趁早

    事实并不以人们相信或者不相信而改变。  佛说“一切法从心想生。心包太虚。心遍十方。心生种种法生。一切唯心造。心力不可思议o”《佛说大乘金刚经论》云:“一切善恶皆由自心。自心修善。令身安乐。自心造恶。令...

    谭希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92054205.html
  • 近代中兴道次第祖师--颇帮喀大师

    个很高的拱形顶,普通火把的光明难以照达,故终年处于黑暗之中。据说顶部中央的岩石上,有个自然形成的三角形图案,与密法中所说的法基或法生十分相似。在这个奇妙山洞的一隅,还有一股泉水从山岩中涌出,在此之上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00157283.html